臨澤:安全飲水“變遷”記
從河水到井水、到窖水,再到如今用上安全干凈方便的自來水,新中國成立70年來,臨澤城鄉群眾的飲水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從“飲水難”到“飲水甜”的改變。
走進位于倪家營鎮梨園村的梨園水廠,廠房里一體化凈水設備正在運作,凈水工序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近年來,隨著倪家營鎮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規劃梨園新村二期、三期安置點,原倪家營鎮上營飲用水源地已無法滿足現有居民點供水需求,為解決梨園新村、汪家墩村、倪家營村、下營村等2389戶、8119人的飲水安全問題。2018年,我縣把倪家營鎮上營飲用水源地搬遷工程作為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高標準規劃建設,新建梨園水廠一座,該工程于2018年5月開工建設,當年12月竣工通水,目前該水廠覆蓋的7個行政村的水飲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據梨園水廠職工張正義介紹,倪家營在過去沒有自來水的時候,都吃的澇壩水,人、牲畜都在一塊,水相當不干凈,后來把自來水架通之后,徹底解決了人的吃水問題。梨園水廠是把水從地下提取之后,提取到清水池里面,通過消毒,送往用戶,水質通過幾次的化驗,30多項指標都達到了合格。
談起這幾年安全飲水的變化,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村四社村民薛興剛說道,“現在的水質比以前就好多了,因為過去都吃的是井水,水泵抽著人打水著呢,水一打淀物比較多,現在的沉淀物基本上沒有了,水都比較放心的,現在挨家挨戶都架上自來水了,自來水每年衛生監督都來化驗,化驗都是合格的,基本上水質都挺好的。”
據悉,上世紀八十年代,臨澤縣社會經濟發展緩慢,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人畜飲水問題時常困擾著廣大群眾。為解決群眾吃水難的問題,臨澤縣積極實施集雨水窖工程,家家戶戶建起了人工集雨水窖。每逢雨天,村民們就會拿出家里所有的盆子、水桶,在屋檐下接雨水,利用院子收集雨水,凈化后供人畜飲用。后來,隨著天氣的干旱,地表水越來越少;大家想辦法挖澇池蓄河水,河水慢慢枯竭后,家家戶戶開始打機井,雖然這樣的水不夠衛生,但卻解決了農民群眾的飲水難題。
“以前最初是人畜飲水工程,就是為了保障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逐漸演變到用水安全工程,人飲工程的鞏固提升,更加有效的保障了群眾日常生活的用水,提高了供水的時效性和穩定性。”鴨暖水管所供水管理站副站長王守會說。
“我們原來吃的壓管井的水,這種水吃了肯定對人的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我們打的六七米的這個水井太淺,現在我們吃的自來水,聽說都是120米以下的水,干凈衛生。”鴨暖鎮大鴨八社村民謝偉說。
安全飲水作為農村群眾的“生命線”,近年來,臨澤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解決、注重效益、建管并重”的原則和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要求,大力實施人畜飲水工程、人飲解困工程、氟病改水工程等項目,相繼實施倪家營、板橋、平川等農村供水工程40多項,并通過改造升級,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4處,有效提高了農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目前,臨澤縣自來水通村率、入戶率和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15萬臨澤人民吃了干凈、放心的自來水。